南宫娱乐-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4-12-17

中国东部沿海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的许多大城市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许多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形成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的。

如脱胎于多国租界的上海、天津;德国强租的青岛、日俄轮番统治的大连、英国割占的香港等。

作为如今东北经济龙头的大连市,最早也是在俄、日两国的殖民统治中发展起来的。

但相较于中国近代的其他租借地或租界城市,大连的命运可谓多舛,在日、俄地缘博弈的大背景下,大连的控制权在日俄之间几度易手。

▲大连的位置十分重要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占领大连和辽东半岛。后来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还辽,日本撤军辽东。

1898年,俄国强租大连(旅大地区)。

至1905年,旅大地区又被日本夺占。此后日本盘踞统治旅大40年,这期间苏联与日本围绕地缘利益,在中国东北几番拉锯。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投降,旅大地区控制权再度被苏联获得。

俄(苏)、日两国在大连攫取驻军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进行市政建设的同时,也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

▲曾经的旅大租借地

直到1955年,苏联才正式撤军,大连(地级)的全部主权才正式回到中国手中,中国将其称之为“旅大市”。

▲20世纪70年代末的城市人口分级

1981年,又将“旅大市”改名为“大连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城市的唯一一次更名案例。

为何短短半个世纪,大连的控制权四度易手?曾经的旅大市,为什么又改名大连市?

▲大连浪速町(今天津路)

一、龙旗坠地(清朝→俄国)

近代以前,陆权思想几乎是每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固定思维,海洋权益长期得不到重视。

清朝建立后长期实行海禁,中国沿海地区除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了广州外,缺乏建大型海港城市。19世纪中叶后,欧美列强从海上而来,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开放五口通商

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

英法等国在华南、长江流域扩张势力。但英法暂时无力触及中国最北端,只能看着俄罗斯帝国对中国东北和西北悄然亮出北极熊的利爪。

1860年至1864年,俄国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威吓清廷割让东北及西北近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其中东北地区的割占领土颇具地缘价值,这里土地肥沃,俄国势力一路南下来到日本海西岸。俄国在此建立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清朝称海参崴)成为俄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支点。

▲俄国割占大片中国领土

俄国的扩张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也深深威胁到大海对岸的日本。俄国继续向库页岛、北海道、千岛群岛等地渗透,在当时的日本看来,上述地区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1854年被美国胁迫开国后,日本为避免沦为殖民地而苦命挣扎,但统治日本超过两百年的江户幕府早已腐朽,无法带领日本自强。

▲日本武士

1867年,日本维新派和下层武士通过武力推推翻了江户幕府,国家权力由天皇贵族及新兴资产阶级(包括部分武士)掌握。

为求自保,日本于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来改变落后面貌。至1890年代,日本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轻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日本海陆两军的近代化速度不断加快。

▲明治时期的日本陆军

随着国力增强,作为岛国的日本制定“大陆计划”,意图向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台湾扩张。

日本的战略与意图吞并中国东北的俄国迎头相撞。但当时俄国战略中心在欧洲,日本也顾忌实力仍强于自己的清帝国。

此时的清帝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装备先进战舰的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果。吸取了此前列强从海上入侵的教训,清廷为拱卫京师,将北洋水师的基地分别设置在渤海湾南北两端的旅顺和威海。

▲渤海

清朝时东北被满族权贵看做关外老家,长时间限制汉人移民进入。随着边疆危机加深,清廷放宽限制,以山东、河北农民为代表的贫苦移民掀起了闯关东大潮。

山东移民中,相当一部分来自胶东半岛,自此向北通过海路在辽东半岛登陆,是闯关东的最近道路,而旅顺就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这也造成如今的大连方言与胶东方言极为相似,与东北话口音差异较大。

▲闯关东

旅顺口东侧的老虎尾半岛与邻近陆地包围起一片广阔水域,狭窄的出入口正好能抵挡风浪,形成一个天然良港。

1879年,清廷在旅顺投入重金聘请德籍专家汉纳根修建港口、船坞、炮台,清廷官员袁宝龄称其为“北洋第一险隘”。

▲旅顺口

日本为赶超北洋水师,节省财政扩充海军。1894年,日本借口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出兵朝鲜。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朝迅速反应,日军则偷袭了中国的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战中击败北洋水师,陆军则跨过鸭绿江,长驱直入侵入辽东。11月21日,日军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克了号称险固的旅顺,北洋水师的核心军港落入日本手中。

▲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屠杀

日本意图割占台湾及辽东半岛,这触及到俄国在远东的利益。为制约日本的扩张,俄国联合德、法两国以武力威胁压迫日本吐出辽东。

法国出手是因为与俄国有军事条约,而德国为俄国站台是为了将北极熊的目光引向东方,减少德国地缘压力的同时还能讨好沙皇政府。

▲1895年的欧洲

新兴的日本无力对抗欧洲三大列强的军事压力。为了寻求妥协方案,日本向三国游说“可以吐回辽东半岛,但是要占领旅顺、大连等港口,并加上一些赔款”,可见在日本眼里旅顺地位之重要。

然而,三国的态度十分强硬,没有丝毫退让的余地。因此日本及不情愿地离开了辽东。

1896年,清朝为了自保选择联俄抗日,俄国趁机攫取了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特权,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进一步膨胀。

▲中东铁路

甲午战争清廷的战败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威,列强们掀起一股瓜分中国的浪潮。渤海湾邻近中国的政治中心,两端的辽东、胶东半岛位置重要。从北方而来的俄国与新兴的德国,为增强在中国北方的影响力,在渤海地区展开地缘争夺。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在巨野被杀,突然派兵登陆胶州湾。并于次年3月逼迫清廷租借胶州湾,租期99年。

胶澳租借地(今青岛)是列强在华第一个近代租借地,相较于面积较小的租界,租借地让中国主权利益几乎沦丧殆尽。

▲胶澳租借地(1914年被日本占领)

俄国曾计划将胶州湾当做其太平洋舰队的越冬地,德国占领胶澳后,俄国援引胶事,要求租借辽东金州半岛及以南地区。此地原属清朝盛京将军辖区奉天府金州厅(今大连金州区)管辖。

诺里奇对决伯恩茅斯,双方实力不相上下

在俄国的军事威胁下,清廷被迫在1898年3月27日签订《旅大租地条约》。

旅大租借地东西南三面临海,北端界线从普兰店向东经防风山到达貔子窝。当时租借地总面积31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租期25年。

▲旅大租借地

德俄之后,英国在1898年强租新界(99年)、威海卫(25年),法国在1899年强租广州湾(99年)。

俄国租借旅大的同时,于1897年开工建设中东铁路。俄国在铁路沿线私自占地,形成铁路附属地。

在俄国的文化影响和规划建设下,附属地内原本籍籍无名的哈尔滨发展成中国东北北部的重要都市。此后一段时间内,新兴的哈尔滨与旅大租借地遥相呼应,形成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南北支点。

▲30年代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在俄国规划中旅顺是军事中心,旅顺以北的大连湾南岸(今大连市区)新建商业中心城市。这里沿岸水深较深且横向跨度大,利于修筑大型港口。

俄国规划师萨哈罗夫将大连湾旁的新城市命名为达里尼,俄语意为遥远的城市。一直有说法大连地名为达里尼音译,其实大连湾的汉语地名早在1880年前就已存在,并非俄国人创置。

▲选定新城址

1899年5月,俄国高级建筑师斯克里莫夫斯基来到大连,推翻原有的矩形街区设计,改用放射性路网,这充分融合了周围地形,奠定了大连老城区路网架构。

同年,横跨东北的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哈尔滨到大连的支线,这增强了俄国人对旅大租借地的控制力,也给新生的大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而此时,曾被迫吐出辽东半岛的日本正渐渐向俄国亮出锋利的獠牙。

▲1900年的大连街市

二、“东洋”往事(俄国→日本)

俄国将旅大租借地划分为旅顺、达里尼(大连)、金州和貔子窝四市,另有旅顺、金州、貔子窝、亮甲店、大连湾及岛屿共五个行政区。

▲俄治时期的大连地区

关东总督府驻旅顺,这里是租借地的政治中心。达里尼直属俄财政部,其余三市归“关东省”总督府管辖。在行政区下设联合村、屯。

▲达里尼市政厅

俄国依靠地形,将达里尼分为行政区、港口区、欧人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和高档住宅区)、华人区四大区域。

行政区约0.5平方公里,是大连最早建成的街市。欧人区体量庞大,占据了城市最优地段。华人区与其他三区被西青泥洼水系隔开,且面积仅100余公顷,规划凌乱,居住条件较差。

▲俄国对大连的规划

俄国对旅顺更多是军事工程建设,旅顺周遭的山谷中修建了大量炮台和堡垒,将军港层层保护起来。

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入侵中国。俄国更是出兵17万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旅大租借地内的金州本是一座古城,当地保有中国官员以宣示中国主权,结果他们被俄军尽皆虏去。

▲俄军入侵中国东北

虽然俄国在其他列强的压力下同意从中国东北撤军,但对领土有刻骨执念的俄国人始终在撤军行动上拖拖拉拉,这让试图夺取中国东北的日本倍感不快。

随着日俄关于俄军撤离东北的谈判破裂,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交。2天后,日本不宣而战,日俄战争爆发。

此时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完工,且俄国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日本将作战部队扩建为4个军,意图以兵力优势快速取胜。

▲日俄战争

控制朝鲜半岛后,日军第1、2、4军转向北,进攻沈阳等地俄军。第3军由乃木希典率领南下旅大租借地,准备攻取这个俄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中心,消灭驻港的俄国舰队,为日军夺取制海权扫清障碍。

1904年5月初,日军进入旅大租借地并轻易攻占大连,兵锋直指旅顺。10年前,日军曾在一天内攻占清军驻守的旅顺,因而日军不免有轻敌的心态。但俄军并非清军,旅顺周边陆续完善了大量炮台和堡垒以及布置有电网和机关枪的前沿阵地。

▲旅顺会战

日军在俄军的防线前付出巨大伤亡,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毙命于此。为了攻下旅顺要塞,日军只得不断增兵。激烈的战事从1904年8月持续到次年1月。

日军在付出5.9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后攻陷旅顺。旅顺要塞内的俄军有1.5万人阵亡,另有2.3万人被俘。

▲俄军战壕前堆积的日军尸体

此时日军其他部队先后在奉天、沙河等地击溃俄军。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驻旅顺的分舰队被消灭,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组建的第二太平洋也被日本海军消灭于对马海峡,无力再战的日俄两国决定议和。

根据条约,俄国让出旅大租借地及中国东北南部的势力范围,同时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日本获得“南满”

日本将租借地内原有的俄式路名全部改为日式。达里尼的名字改为中文旧名大连,亚瑟港被改回旅顺。日本非法侵占租借地以北的土地,将租借地面积扩大到3462平方公里。

日占时期租借地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大致以旅顺、大连、金州、普兰店、貔子窝五个俄租时期确立的城市为核心,将整个租借地划分为3个民政署和2个民政支署。

大连(经济)旅顺(军事)仍是租借地内最核心的两个城市。

▲日占旅大租借地全图

旅大遏守渤海门户,被外国掌控则威胁到京津地区安全。在日本的布局中,旅大租借地不仅是对中国东北实行经济掠夺的中心,更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吞并中国东北的桥头堡。

日本称租借地为“关东州”,这里的日本驻军称关东军,即日后侵吞中国东北的日军部队。

▲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1932年迁往长春)

日本完善了俄国对大连的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了城市功能区划分和路网系统,大量日本人涌入旅大租借地。

1906年,旅大租借地总人口38万,其中日本人1.6万。到1915年,租借地人口增加到63万,日人约8万。占比从4.3%提升到12%。

▲20世纪初的大连

日本人占据了大连原来俄国人的“欧人区”,欧人区范围向外扩张,隔离欧人区与华人区的西青泥洼水系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港区继续扩建,大连在1910年超越营口,成为东北第一大港。

日本修建了惠比须町(今黄河路)、西岗街(今长江路)等道路连接华人区。大连工业、满洲电气、满洲制麻等企业均位于此处。

新区地势平坦,日本人放弃了俄国的放射状路网,改用平直矩形路网。在华人区以西,日本人在沙河口建设了工业区。

▲大连城市扩张

1912年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并就任大总统。按照条约,日本应在1923年归还旅大租借地。日本人看出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以提供支持为由,胁迫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

将对旅大和南满铁路的租借期延长至99年(至1997年收回)是“二十一条”的内容之一,在全国的反对声浪中,袁政府未敢签署二十一条。

1915年,在二十一条修改后形成的《民四条约》中,北洋政府同意延长旅大的租期至1997年。

▲袁世凯称帝

三、关东博弈

1917年,沙俄在一战引发的国内革命中灭亡。至1922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俄国的残躯上诞生。

苏联继承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控制权,依然保持着对东北北部的影响。为收回苏联在华特权,1929年,奉军首脑张学良命令逮捕苏联外交官并强行收回中东铁路。

▲苏联仍控制中东铁路(北段)

东北军的行动引起了苏联的强烈反应,装备坦克的苏军部队在空军、黑龙江江防部队的支援下大举入侵东北北部,东北军战败并被迫接收苏联继续控制中东路并占领黑瞎子岛等地。

苏联燃起的战火刚刚熄灭,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苏联认为列强会集体干预日本的行为,对国际形势的误判以及避免与日本开战的思想,促使苏联放弃介入九一八事变。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

日本扶植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日军的严酷搜捕下,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情报网遭受沉重打击。

迫于国际形势,苏联需要集中力量应对德国的军事威胁,只能暂时放松对中国东北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苏联选择承认所谓的伪满洲国,认可了日本的扩张行径。苏联甚至在1935年同意伪满洲国(实际上是日本)赎买中东铁路北段,但苏联通过支持抗联打击日军,依然注视着中国东北。

▲苏联支持抗联活动

日本与伪满洲国确立所谓的“特殊关系”,旅大租借地名义上成为伪满洲国领土,实际上仍被日本严密控制。

日本在东北掠夺的大量资源财富汇集到大连再转入日本,1934年大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贸易港。

▲大连商港

至1935年,旅大租借地总人口达到114万(大连约40万),其中日人16.4万,以日资为主的外资工业在大连快速扩张。

到30年代末大连建立起了粮食加工、冶金、纺织、造船、机车为主的工业体系。租借地内的旅顺、金州、普兰店等城镇也有较快发展。

▲1937年建成的关东州厅大楼(今大连市政府大楼)

日本占领东北后,不断扩大关东军兵力规模。试图北进夺取西伯利亚。实现工业化的苏联在远东和外蒙古部署重兵,苏日关系日趋紧张。

1938-1939年,日苏相继在中苏边境的张鼓峰、内蒙与外蒙交界的诺门罕爆发武装冲突。前者持续12天,以维持现状告终。后者持续四个多月,两国总计投入十余万部队、数百辆坦克与上千架飞机。

苏联取得诺门罕战役的胜利,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基本被打残,日本北进计划被迫搁置。这也促使日本在1941年选择南下开辟太平洋战场,而苏联在同年6月遭受德国入侵后,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诺门罕战场的日军

四、卷土重来

由于大连的快速发展,1939年,日本正式将关东州的首府从旅顺迁到大连。旅顺的政治中心地位被大连取代。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日军精锐部队从中国东北抽调到太平洋战场。

为加强对占领地的思想控制,日本在占领区内强行推行日语教育。日本对旅大租借地的文化入侵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街市风格全盘日化,更在旅顺和大连建立日本神道教的关东神宫和大连神社。

▲大连神社

在朝鲜、中国台湾等地,日本推行“皇民化政策”,意图同化当地人。但精神同化无法替代真枪实弹,在同盟国的反击战,1943年后日军开始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1945年2月,美英苏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苏联同意在击败德国后出兵中国东北,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但苏联要求获得包括外蒙、旅大等在内的远东利益。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作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纳粹德国被盟军消灭。当年8月9日,超过150万苏军攻入中国东北、朝鲜等地(八月风暴行动)。日本纠集起超过80万关东军阻击苏军。

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不占优势,苏军的机械化部队迅速突破了日军防线。

▲八月风暴行动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但关东军的多支部队以未收到命令为由负隅顽抗。

至8月20日,苏军已占领哈尔滨、长春、沈阳。8月22日,苏军空降旅大,日本关东州厅长官今吉敏雄、大连市长别宫秀夫等被捕。苏联海军在旅顺口升旗旗帜,北极熊时隔40年后再度控制了旅大地区。

▲苏军在旅顺

驻扎在东北多地的苏军在二战后逐步撤军,但苏军并未撤出战略价值极高的旅大地区。

苏联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沙俄的地缘战略,意图南下获得暖水出海口。相较于苏联远东定期封冻的军港,旅大的自然条件堪称优越。

占据旅大还能将苏联的战略影响向南延伸,这也满足了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野心。斯大林将控制旅大看做是洗刷了日俄战争的耻辱。此后在解放战争过程中,旅大始终在苏联控制下。

▲斯大林

新中国成立后,旅大地区成立人民政府。1950年2月,中苏签订《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1951年初苏方将旅大完全移交给中方。

苏军根据协定解除旅大地区的军事管制,旅顺口的军事事务由中苏双方组成的联合委员会管理。

俄日两国殖民统治时期,相距40余公里的旅顺和大连是两座平级城市,前者发挥军事功能,后者主导经济发展。

▲曾经的县级大连市政府(原日本关东州大连市役所)

受此模式影响,1950年12月中国在原租借地范围内成立直辖市,依然是旅顺大连各取一字,称为“旅大市”。直辖市内设大连、旅顺两个县级市,直辖市的市政府驻大连。

在新中国海军初建,海防力量薄弱的背景下,暂时允许苏联留驻旅大,能对中国北方沿海发挥一定屏障作用。

▲旅顺黄金山上的苏联高级军官

中国收回旅大的进程被朝鲜战争打断,1952年9月16日中苏两国发表会谈换文,声明苏军撤退期限可以延长,借此对邻近的驻韩美军形成军事压力。

▲大连邻近朝鲜半岛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中苏两国重启旅大交还工作。1954年8月,旅大市降级为省辖市并划入辽宁。

▲旅大市后来被并入辽宁省

为集中统一调度经济、教育等资源。旅大市内部,各项城市职能向大连市(县级)汇集,旅顺市(县级)仅保留军事功能原有的大连-旅顺双中心模式逐步弱化。

同年9月底,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华期间宣布苏军将于1955年5月31日前撤出旅顺。

1955年2月,中国正式启动旅大接收程序从3月起,驻旅大苏军分批次回国,至5月26日,完成撤军工作。

▲欢送苏军

1955年旅大市人口约130万,经济总量19亿元,居全国第6位。同年沈阳经济总量23.5亿元,居全国第4位。

▲旅顺和大连的关系

旅大回归后,逐步弱化了原有的旅顺-大连平级双中心模式。

▲旅大市地图

1960年,旅顺市(县级)撤销,改为旅大市旅顺口区。1968年后,瓦房店、庄河等县并入旅大市,形成今地级大连市版图雏形。

▲今日地级大连市

20世纪60-80年代,大连市区经济总量和人口不断增长,历史更为悠久的旅顺却因地处偏远且无大型商港,与大连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二者平级发展的状况被打破。

▲更名前的旅大市

旅大市的命名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由于旅顺和大连市区相隔40公里,并且有山脉阻隔,更多民间人士还是愿意用“去大连”、“去旅顺”的表达方式,而非“去旅大”。

▲旅大更名大连

随着旅顺存在感的日益降低以及大连的快速发展,至1981年,旅大市改名“大连市”。双中心模式被彻底打破,旅顺成为大连下辖的一个区。这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唯一一次大城市更名。

▲80年代的大连街头(横滨正金银行旧址)

改革开放后,作为东北经济重镇的大连先后成为中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市之一、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进入21世纪,大连GDP实现了对沈阳的彻底超越,稳坐东北第一。

▲东北地区的城市GDP排名

因东北经济转型不力,21世纪后的大连GDP逐渐跌出了第一梯队,但百余年的发展积累让大连具备了完备的发展硬件。

▲1909年就已开通的大连有轨电车

截至2022年,地级大连市总人口约750万,其中约400万居住在大连主城区。市郊的旅顺口区人口约40万。

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让大连老市区保有相当数量的俄式、日式建筑。而旅顺依旧保有军港作用,如今的大连依然是东北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道路上,大连或将迎来新的凤凰展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请发表您的评论